冬日菡萏

整天在墙头之间爬来爬去orz
“偶尔不开心的时候就当作快乐正在加载吧。”

【HP官配写手→红楼+魔圆博主】

【人物属于原作者,ooc属于我】

HP:哈金本命/官推(入坑12年)
红楼:入坑原著11年(全员粉/推宝黛cp)
魔法少女小圆(入坑12年):官推
琅琊榜(入坑8年)
名柯:新兰/平和/快青/官推
(入坑12年)
半妖司藤:主推司藤+白英
虹猫蓝兔(入坑17年):虹蓝cp

欢迎来找我唠嗑
一起讨论共同喜欢的cp

玉钗 相关分析合集(金姑玉郎)

0.“金姑玉郎”/“金娃对玉郎”的出处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玉郎


“绮”,带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縠”,有皱纹的纱。诸葛亮《治人》:“绮罗绫縠,玄黄衣帛,此非庶人之所服也。”


“金娃”,指宝钗。“娃”,本意是美女。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有:“刷室女选宫娃。”

“玉郎”,指宝玉。“郎”,年轻男子的简称。


②元春赐避暑清凉的端午节礼。众人都有红麝串,小辈中只有宝玉和宝钗多了两个凤尾罗,一个芙蓉簟。

(作者在向读者暗示玉钗冥冥中由茫茫大士定下的的姻缘,方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袭人道:“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

[甲戌侧批:金姑玉郎是这样写法。]


【敬客之道】:“宝钗乃外姻,于礼宜敬……故亦重赏以寓加敬之意,以昭亲疏之分" 。(比如贾府有让客人坐上座的传统)

【亲亲之道】:黛玉被元春视为贾家人,所以和三春待遇一样。如果赐厚礼,反而显得生疏。只是出于礼节的考虑。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甲戌侧批: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得工。二语虽粗,本是真情,然此等诗只宜如此,为天下儿女一哭。]


写女娲补天和通灵宝玉诗里提到宝钗,脂砚斋说不是单单为了对仗工整。



1.为什么曹雪芹不写宝玉与宝钗初见的情节?


链接指路 


因为宝钗和宝玉的初见,重要的不是"见面",而是"见器"。宝钗和宝玉初见,值得一写的不是宝钗和宝玉,而是金锁和通灵宝玉。

同理,黛玉和宝玉的初见,重要的不是"见器",而是"见面"。黛玉和宝玉初见,值得一写的不是黛玉和通灵宝玉,而是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


绛珠对神瑛:

所以具体刻画了黛玉见宝玉的全过程,包括对话和互动。

而不具体写黛玉见通灵宝玉的场景。(那天晚上袭人说要不要把通灵宝玉拿过来给黛玉细看,黛玉说改日。) 因为合该不写。


金锁对通灵宝玉(顽石): 

所以写了宝钗见通灵宝玉,宝玉也看见金锁的场景(并且详写了金锁和通灵宝玉上的文字)。

却不像写宝黛初见那样,刻画宝钗与宝玉初次见面的场景。

分析佳句摘录:

“往昔她(黛玉)待宝玉,因为自己没有金锁的事情,总是和宝玉相互"折磨”,如今明白世事美中不足,人一旦求全就难免责备,过去种种苛责自然不该。”


2.无才补天的顽石(通灵宝玉)与出生在地穿节的姑娘(金锁)

链接指路:女娲补天顽石,宝钗地穿节生日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甲戌侧批: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得工。二语虽粗,本是真情,然此等诗只宜如此,为天下儿女一哭。]】

写女娲补天和通灵宝玉诗里提到宝钗,脂砚斋说不是单单为了对仗工整。


玉钗的悲剧意蕴 

“金玉”一词,与度脱的相关内涵 


金玉其实是文化老梗,在元杂剧【度脱剧】中经常出现。一是指富贵,二是指儿女情长。


所以①鲁智深圆寂时有《偈》,说的是鲁智深听潮坐化,已成正果: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能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②而宝钗推荐给宝玉的《寄生草》恰与鲁智深有关。


不仅如此,《红楼梦》多次强调的《邯郸记》也有关于金玉的表达,充满了卢生被吕洞宾度脱之后,大彻大悟的禅意:

【北沉醉东风】再不想烟花故人。再不想金玉拖身。


③《警世通言》中的《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富贵五更春梦,功名一片浮云。

眼前骨肉亦非真。恩爱翻成仇恨。

莫把金枷套颈,休将玉锁缠身。

清心寡欲脱凡尘,快乐风光本分。


④洪昇《长生殿》:

神仙本是多情种,蓬山远,有情通。情根历劫无生死,看到底终相共。尘缘倥偬,忉利有天情更永。不比凡间梦,悲欢和哄,恩与爱,总成空。跳出痴迷洞,割断相思鞚;金枷脱,玉锁松。笑骑双飞凤,潇洒到天宫。


3.玉钗是和尚天授


摘录自@洛浦回雪 

为什么癞头和尚给宝钗冷香丸、金锁促成金玉良缘,却不给黛玉什么治病的方子就让她出家了呢?


黛玉及一干风流冤孽,下凡造劫都是自己选择。

宝钗与诸人不同,她跟宝玉的婚姻,她跟宝玉的情爱,都是是僧道的选择。

僧道把本来可以没有纠葛的两个人安排到了一起,僧道不是在度宝钗,而是借助度宝钗来度宝玉。



链接指路:宝钗、宝玉与《寄生草》《赏花时》


曹雪芹爱戏、懂戏,红楼梦也多次摘引戏词。但全文照抄的曲文仅有《寄生草》与《赏花时》这么两处。

而且两处皆与宝钗、宝玉密切相关。

《山门·寄生草》被穿插在宝钗生日这天,由宝钗推荐给宝玉,宝玉从开始觉得戏文无趣,到后来喜不自胜,夸宝钗博学;

《邯郸梦·赏花时》又被安排在宝玉生日这天,出现于宝钗抽取“艳冠群芳”签的时刻,是宝钗以“牡丹”身份让芳官唱曲时所唱(宝玉听完,拿着牡丹花签颠来倒去地念,眼睛瞟着芳官)

《寄生草》与《赏花时》亦都是女性(宝钗、何仙姑)在劝导男性(宝玉、吕洞宾)留意出世、遁世的意境。


【分析】宝玉不是由癞头和尚直接度脱为僧的 


整理书中人物与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交集可知:茫茫大士直接出面度脱的是女性,而渺渺真人直接出面度脱的是男性。即“僧女道男”的规律。


宝玉最终“悬崖撒手”,出家成为了和尚。所以应当是追随了茫茫大士,而不是追随渺渺真人成为道士。


因为假设结局是茫茫大士直接出面点化宝玉,则必然违背上述"僧女道男"的原则;

若是渺渺真人出面点化宝玉,则宝玉应当成为道士而不是和尚。


因此, 宝玉断不是由一僧一道直接出面接引其遁入空门的。只能是茫茫大士通过其度脱的女性,间接点化的宝玉。


而茫茫大士接触过的女性当中,香菱、黛玉的父母不相信茫茫大士,也不肯接受他的说法,不曾履行过他的要求。

而唯一成功接受了茫茫大士点化的女性,仅有宝钗一人。



4.玉钗相关脂批


[甲夹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

二玉和二宝同为书中正眼。


[欲出宝钗,便不肯从宝钗身上写来,却先款款叙出二玉,陡然转出宝钗,三人方可鼎立。]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此处如此写宝钗,前回中略不一写,可知前回迥非十二钗之正文也。]】

宝钗没有出场,之前的文章都算不得正文。所以没有详写任何人。

譬如第一个出场的金钗香菱,没有详细写她在人贩子手中的经历;再譬如第二个出场的金钗黛玉,没有详细写她跟宝玉青梅竹马的时光


[历着炎凉,知着甘苦,虽离别亦自能安,故名曰“冷香丸”。]


[凡宝玉、宝钗正闲相遇时,非黛玉来即湘云来,是恐泄漏文章之精华也若不如此,则宝玉久坐忘情,必被宝卿见弃,杜绝后文成其夫妇时无可谈旧之情,有何趣味哉?]


[要知自古及今,愈是尤物,其猜忌妒愈甚,若一味浑厚大量涵养,则有何可令人怜爱护惜哉?然后知宝钗、袭人等行为,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

当绣幕灯前,绿窗月下,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不过一时取乐买笑耳,非切切一味妒才嫉贤也,是以高诸人百倍,不然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

看过后文则知矣。故观书诸君子不必恶晴雯,正该感晴雯金闺绣阁中生色方是。]



△玉钗远中近,宝黛近中远

链接指路 


【奇文!写得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何也?宝玉之心,凡女子前不论贵贱,皆亲密之至,岂于宝钗前反生远心哉?盖宝钗之行止端肃恭严,不可轻犯,宝玉欲近之,而恐一时有渎,故不敢狎犯也。宝钗待下愚尚且和平亲密,何反于兄弟前有远心哉?盖宝玉之形景已泥于闺阁,近之则恐不逊,反成远离之端也。故二人之远,实相近之至也。

至颦儿于宝玉实近之至矣,却远之至也。不然,后文如何反较胜角口诸事皆出于颦哉?以及宝玉砸玉,颦儿之泪枯,种种孽障,种种忧忿,皆情之所陷,更何辩哉?此一回将宝玉、袭人、钗、颦、云等行止大概一描,已启后大观园中文字也。今详批于此,后久不忽矣。

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是要紧两大股,不可粗心看过。】


△《红楼梦学刊》贝京.《论“情极之毒”乃红楼梦作者虚拟而真实的精神出逃[J]》2019年第6期:


【脂砚斋与后来的批评者、研究者颇不相同的一点,是对于宝钗、袭人的态度,脂砚斋对她们是相当赞赏的,而后来者则多有贬斥否定。后来者虽然未必没有注意到文本中对于宝钗外貌、才华、性情、修养之美的相关描写与评价,但由于对木石恋无果而终、黛玉哀哀死去引发的同情,大多不那么意脂砚斋等批书者对于宝钗相当欣赏并不吝称道的事实。也正是因为对宝钗、袭人的欣赏,更加觉得宝玉的出家是"情极之毒"。

【脂砚斋即使读到晴雯性格的相关书写,也每每联想到宝钗、袭人等青春女子的活泼而不乏情趣、俏丽动人的一面,提醒读者不要因某些情节写到宝钗的稳重和平,就把她们视为拘泥守礼的古板女子,而是真正的"任是无情也动人"的佳人。不仅如此,脂批者甚至从宝钗有意与宝玉保持距离的行为举动中,看到宝玉与黛玉似近实远而宝玉与宝钗似远实近的一面。

【在脂砚斋看来,黛玉对宝玉尽管可以做到生死以之,但她焦虑多疑、时时渴望获得宝玉感情印证、自苦且苦人的性格导致她和宝玉本是一心,却引发一次又一次的感伤,相知而又相隔。相较之下,宝钗却更充分地理解了宝玉的性情、志趣、感情取向从而在日常交往中多一份体谅与和谐。脂砚斋也十分了解"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宝钗对于宝玉的魅力,不失时机的揭示宝玉欣赏、爱恋、忘情于宝钗之举。"宝玉忘情,露于宝钗,是后回累累忘情之引。"(第二十八回甲戌总批)根据文本的描写及脂批的提示,宝玉对宝钗的感情以及婚后的夫妻关系并不如那些只认同宝黛爱情的人所设想的那样疏离不亲,宝玉、宝钗应该是拥有过彼此相得的夫妻生活的。



【袭人笑道:“姑娘请站住,有一个字帖儿,瞧瞧是什么话。”说着,便将方才那曲子偈语悄悄拿来递与黛玉看。黛玉看了,知是宝玉因一时感忿而作,不觉可笑可叹,便向袭人道:“作的是玩意儿,无甚关系。”说毕,便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次日又与宝钗看。宝钗看其词曰:[出自宝钗目中,正是大关键处。(脂砚斋)]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

看毕,又看那偈语,又笑道:“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拍案叫绝,此方是大悟彻语录,非宝卿不能谈此也。(脂砚斋)]明儿认真说出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支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


△宝玉有厌嫁的心理,他觉得女儿出了嫁,就会渐渐失了光彩。但他主动提起宝钗出嫁的事来


【宝玉道:“宝姐姐也算疼你了。明儿宝姐姐出阁,少不得是你跟去了。”

莺儿抿嘴一笑。

宝玉笑道:“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那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此处表明,以后二宝文章宜换眼看。]所以总远着宝玉。[峰峦全露,又用烟云截断,好文字。]昨儿见了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宝钗为什么劝宝玉读书


再观《寄生草》一事,宝钗为何说与宝玉?这是宝玉开悟之始,其初悟浅劣,宝钗心知其需再点,后再点之。众姐妹提点下,宝玉是否再悟,不得知。然此景恰可谓宝钗劝谏之影。


她劝宝玉好好读书,绝非出自传统“读书高”思想的条件反射,而是真心期望、期望宝玉能成为对天下世道有改变提升等作为之人。


“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


这是宝钗对黛玉提及的肺腑之言。其抱负品行一语见地,又何曾有似“国贼禄蠹”之说?倒是这话,本身恰是嘲讽“国贼禄蠹”的(更有讽辣至极者如《螃蟹咏》者,在此自不必言)。


“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这是宝钗所求之好。历史上什么时代的发展前进不依赖于此呢?

宝钗渴望的是“兼济天下,得而变之”的人,这种人在曹雪芹所生活的、一潭死水的封建时代晚期体制下,已经很少很少了,真可谓“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


宝钗由《寄生草》所希望点到的,也正是她希望宝玉能够提升到的心境、能获得的“悟”。在大观园里,她看到了宝玉与一般“浊物男子”不同的纯善、才情、新理念,她看到了这种变化发生的可能。她希望自己可以引领宝玉走上一条不同于尘世浑浊的正确仕途,成为真正于国于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她知道那是宝玉于国于家而言最好的出路,或许也明了暮年的“宝玉”(所代表的作者)会对现在“富贵闲人”的自己心生无尽的悔意。

而这“富贵闲人”四字,也正是宝钗给宝玉取的别号。好一个“闲”字,正可谓是对了那句“锦衣纨绔之时,饪甘餍肥之度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回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宝钗“博学”,既在于书海,亦在于人生。她是宝玉一诗之“一字师”,亦是宝玉一生之“一字师”。


5.玉钗典故


链接指路:《长恨歌》《长生殿》:蘅芜授香,敲断玉钗红烛冷,鸡栖于埘…… 

汉武帝李夫人,唐明皇杨贵妃:

梦授蘅芜之香


唐明皇杨贵妃:

金钗,蘅芜,牡丹,梨花,端正树


韩凭夫妇:

相思树



蘅芜苑的异草:相思


玉钗二人的灯谜谜面: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



6.宝钗和宝玉婚姻的三个伏笔对应三个间色

https://harry520ginny.lofter.com/post/1f0038dc_2ba5bfd32 


书中人其实都看好宝玉和黛玉成婚:

[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其不然,叹叹!]

——所以,作者会用一些侧面暗示来让读者隐约察觉到宝玉和宝钗冥冥之中的姻缘:

玉钗的天赐性在于他们姻缘是神仙旨意、命中注定,而不是人为之举、外界逼迫。事实上他们从来没有被逼迫过。


而且宝玉梦呓的“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此处的“都道是”,显然是指和尚道士代表的天命,玉钗冥冥之中的姻缘。

而不是什么贾府的人突然不支持宝黛了(与批语完全矛盾)。


何况回目叫“梦兆绛芸轩”,如果是说现实中的人们不支持宝黛,突然支持玉钗,怎么能说是梦【兆】呢?

△玉钗相似之处


1)称呼


“宝二爷”  “宝姑娘”


2)相似的容貌:夫妻相


宝玉


面如满月犹白,眼如秋水还清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宝钗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3)下雨天会被认混的声音


【宝玉见关着门,便用手扣门。里面诸人只顾笑,那里听见?叫了半日,拍得门山响,里面方听见了。料着宝玉这会子再不回来的,袭人笑道:“谁这会子叫门?没人开去。”宝玉道:“是我。”麝月道:“是宝姑娘的声音。”晴雯道:“胡说!宝姑娘这会子来做什么?”】

——红楼梦三十回


4)书里穿过二色金衣服的只有玉钗二人。


宝玉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宝钗


【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


二色金,指用不同成色的黄金打成金箔,再制成金线。同一件衣服上,不同部位的花纹,或织或绣,让两种不同的金色错杂并置,或泛红或泛白,不同的金色在花纹上显示出微妙的色差。


△怡红院与蘅芜苑


这两处院落的设置也很有意思。


宝玉和宝钗,怡红院和蘅芜苑是一种对称,怡红院和蘅芜苑,是大观园的两个对角,一个在东南,一个在西北。


怡红院富贵精致却毗邻寺庙庵堂,蘅芜苑古朴素拙却毗邻芳亭花房,和周围环境的剧烈对比,表现了他们的心性与命运。


宝玉住在富贵精致的怡红院,对岸却是寺庙庵堂,宝玉的一生其实就是从这边走到那边而已。


宝钗是群芳之冠,本应鲜花围绕百香缭身,但却在雪洞中“睡足茶蘼梦也香”,清瓦砖房已经足以。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节,贾政对蘅芜苑有个评价。


【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此造已出意外,诸公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


煮茶操琴,不必焚香。这句与后文对照,才能看出些意思来。


【探春又笑道:“可惜,蘅芜苑和怡红院这两处大地方竟没有出利息之物。”李纨忙笑道:“蘅芜苑更利害。如今香料铺并大市大庙卖的各处香料香草儿,都不是这些东西?算起来比别的利息更大。怡红院别说别的,单只说春夏天一季玫瑰花,共下多少花?还有一带篱笆上蔷薇,月季,宝相,金银藤,单这没要紧的草花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几个钱。”】


怡红院的花来煮茶,蘅芜苑的草来焚香,照应焚香煮茶,至于操琴,应是二人皆可为之。


宝玉的房间:

【且满墙满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诸如琴,剑,悬瓶,桌屏之类,虽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

宝玉未必擅琴,但怡红院中的琴剑布置很有意思。


宝钗写过一首更香谜: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凡心偶炽与孽火齐攻


宝玉:“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

宝钗:“他(癞头和尚)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

脂批:[(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是以(宝钗)孽火齐攻。]



△玉钗相处的三个特殊之处


△玉钗作为男女颜值标杆,来表现秦钟和宝琴的美:


【说着,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巧些,清眉秀目,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腼腆含糊,[伏笔也,不可不知。]慢向凤姐作揖问好。凤姐喜的先推宝玉,笑道:“比下去了!”】


【袭人笑道:“他们说薛大姑娘的妹妹更好,三姑娘看着怎么样?”探春道:“果然的话。据我看,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


②绛洞花王与花王牡丹


宝玉:

李纨道:"你还是你的旧号'绛洞花王'就好。"宝玉笑道:"小时候干的营生,还提他作什么。"


宝钗:

【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 


任是无情也动人。 

 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


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


③诸艳之冠与群芳之冠/艳冠群芳


宝玉:

脂批:【宝玉系诸艳之冠,故大观园对额必得玉兄题跋,且暂题灯匾联上,再请赐题。此千妥万当之章法。】


宝钗:

【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 


任是无情也动人。 

 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


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


△月下老人,赤绳系足——千里姻缘一线牵 


【薛姨妈道:“我的儿,你们女孩家那里知道,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你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已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


这里就有一个杜陵韦固的暗典,出自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


杜陵韦固,少孤,思早娶妇,多歧求婚,必无成而罢。元和二年,将游清河,旅次宋城南店。客有以前清河司马潘昉女见议者。来日先明期于店西龙兴寺门。固以求之意切,旦往焉,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捡书。固步觇之,不识其字;既非虫篆八分科斗之势,又非梵书。因问曰:“老父所寻者何书?固少小苦学,世间之字,自谓无不识者。西国梵字,亦能读之,唯此书目所未觌,如何?”老人笑曰:“此非世间书,君因何得见?”固曰:“非世间书则何也?”曰:“幽冥之书。”固曰:“幽冥之人,何以到此?”曰:“君行自早,非某不当来也。凡幽吏皆掌生人之事,掌人可不行冥中乎?今道途之行,人鬼各半,自不辨尔。”固曰:“然则君又何掌?”曰:“天下之婚牍耳。”固喜曰:“固少孤,常愿早娶,以广胤嗣。尔来十年,多方求之,竟不遂意。今者,人有期此,与议潘司马女,可以成乎?”曰:“未也。命苟未合,虽降衣缨而求屠博,尚不可得,况郡佐乎?君之妇,适三岁矣。年十七,当入君门。”因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曰:“固妻安在?其家何为?”曰:“此店北卖菜陈婆女耳。”固曰:“可见乎?”曰:“陈尝抱来,鬻菜于市。能随我行,当即示君。”

(原文还有后续,这边不放上来了)


唐元和二年,杜陵有位名叫韦固的书生,少年便丧父母,总想着早点完婚成个家,然而多方求婚,没有一次成功的。一次,介绍人约好清晨碰头,韦固求婚心切,天刚蒙蒙亮就跑去了。这时,月儿将落,但月光还明亮,只见一位老人靠着背袋坐在台阶上,借着月光儿检视文书。一瞧那文书,却是一个字也不识。韦固询问,老人笑着回答只是幽冥界的书。后来韦固又问:“那么您主管的是什么呢?”老人答:“天下人的婚姻簿子。”韦固听了大喜,忙问:“我韦固孤身一人,愿早完婚娶,生下子嗣,近十来年多处求婚,都没有成功。今天有人约我来商议向潘司马家小姐求婚之事,可以成功吗?”老人答:“机缘还没到。你的妻子,现刚刚三岁,要十七岁才进你家门。”韦固问道:“老伯背袋中装的是啥?”老人说:“红绳子,用它来系该做夫妇的男女之足。即使他们原生于仇敌之家,或者一贵一贱像天地悬隔,或者一方跑到天涯海角为官谋生,或者吴地楚国不同乡,只要这绳一系,谁也逃不脱。你的脚,已系上那位的脚了,追求别的人有什么用处?”韦固又问:“那么我那妻子在哪里呢?她家是做何营生的?”答道:“这店北边卖菜陈婆子的女儿。”后来,韦固一路跟进菜市场,看见有个瞎了一只眼的婆子,抱着个大约三岁的小女孩,那女孩穿得破烂,模样儿也十分难看。老人指给他看,说:“这就是你将来的妻子。”十四年后,韦固娶到了妻子。完婚一年后,韦固才知道妻子真的是当年的小女孩,父母,哥哥都亡故了,只在宋城南剩有一处庄田,和奶妈陈氏住在那儿。庄田离旅店近,每天卖蔬菜度日。陈氏怜悯她幼小,一刻也不愿分别,所以常抱着她上菜市。又问及陈氏是否一只眼是瞎的,也得到了夫人的肯定。


千里姻缘一线牵,其实说的就是玉钗。暗地里牵线的,就是癞头和尚——茫茫大士。


即使贾府上下早就看定了宝黛是一对好夫妻,可是谁也没想到他们无法走到一起。黛玉会因为担忧宝玉而泪尽亡故。


只有茫茫大士一开始就知道了一切。


抽象意义上的“红绳”,其实就是癞头和尚给的金锁。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


这实际上是一句歇后语,意思是该得到的东西总会得到的。和古语“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有异曲同工之处。


不过作为现代人还是很难理解这句话的本来意思。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怎么就是“有你的只是有你的”了呢?


过去吃的用的水,都从水井里打。古代侍女都带有发簪,如果打水的时候不小心,就会掉在井里。过上一两年水井就要进行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掏井,将水里的淤泥、杂物都清理干净。因此,也会捞起很多不小心掉在里面的东西,比如头簪,比如水桶,水盆、臂钏等等。


因此,这句歇后语的意思就是: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早晚都还是你的


这句话本身或许只是金钏的心声。但若是联系到宝钗的判词“金簪雪里埋”,以及“只见王夫人的丫环名叫金钏儿者,和一个才留了头的小女孩儿站在台矶上玩。”这段文字的后面的脂批:“金钏、宝钗互相映射。妙。”就会发现,金钏这个角色与宝钗有着丰富的联系。


宝钗姓薛,谐音雪,代表色是白色;金钏姓白。

宝钗有癞头和尚给的“冷香丸”;而宝玉喂金钏的香雪润津丹(“香雪”指白梅花)。

宝钗和金钏身量相近。


或许这个点同样在暗示,有癞头和尚安排金锁和通灵宝玉的玉钗,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千里姻缘一线牵”。





评论 ( 7 )
热度 ( 97 )
  1. 共7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冬日菡萏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