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菡萏

整天在墙头之间爬来爬去orz
“偶尔不开心的时候就当作快乐正在加载吧。”

【HP官配写手→红楼+魔圆博主】

【人物属于原作者,ooc属于我】

HP:哈金本命/官推(入坑12年)
红楼:入坑原著11年(全员粉/推宝黛cp)
魔法少女小圆(入坑12年):官推
琅琊榜(入坑8年)
名柯:新兰/平和/快青/官推
(入坑12年)
半妖司藤:主推司藤+白英
虹猫蓝兔(入坑17年):虹蓝cp

欢迎来找我唠嗑
一起讨论共同喜欢的cp

无才补天的顽石 & 地穿节生日、癞头和尚的金锁(女娲补天相关)

顽石: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甲戌侧批: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得有此一部鬼话。】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甲戌侧批: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得工。二语虽粗,本是真情,然此等诗只宜如此,为天下儿女一哭。]】


写女娲补天和通灵宝玉诗里提到宝钗,脂砚斋说不是单单为了对仗工整。那么,自然是宝钗同女娲,通灵宝玉有关系了。


①宝玉摔玉时,脂批说:

[试问石兄:此一摔,比在青埂峰下萧然坦卧何如?]


②【袭人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次日带时便冰不着脖子。】

[甲戌双行夹批:试问石兄:此一渥,比青埂峰下松风明月如何?]


③【宝钗托于掌上】[试问石兄:此一托,比在青埂峰下,猿啼虎啸之声何如?余代答曰:“遂心如意。”]】



然而宝钗并不是唯一接触过通灵宝玉的女性角色,袭人、凤姐都接触过,但只有写到宝钗时,脂批代答“遂心如意”。可见宝钗特别之处。



地穿节/穿天节生日:


宝钗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一。


【第二十二回:凤姐道:“二十一日是薛妹妹的生日。”第六十二回:探春笑道:“……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她们娘儿两个遇的巧。”】


传说中女娲补天的日子是正月二十日,这一天被称为“补天穿”或“天穿节”。 而第二天正月二十一则被叫做地穿节


宋•葛胜仲(字鲁卿)《蓦山溪•天穿节和朱刑掾二首》云:“天穿过了,此日名穿地。横石俯清波,竞追随、新年乐事。”

江南民谚亦有所谓“二十日天穿,二十一日地穿”的说法。

这一天的主要活动就是"横石俯清波",在水中摸石子,并且找到有孔的石子,用彩线来穿,这就是"穿地"。


“补天”更偏重于指家族、国家层面上的力挽狂澜,扭转乾坤;而“补地”则更侧重于个体行为层面上的铲除奸恶、辅助善良,使世路平坦无坑陷。 警醒坏人,在生活中处处帮助别人,也可以叫做“补地”。


宝钗于闺阁之中,勇于“讽刺时事(37回)”、“借蟹讥权贵(38回)”,又怜悯众生,有着助湘云(第37、38回)、慰黛玉(第42、45回)、援岫烟(第57回)、怜尤二(第69回)、护香菱(第80回)等一系列善举。

——成湘云请客之愿;与黛玉“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暖岫烟天寒苦;理香菱起居事;是湘云拿当票来时宝钗帮岫烟小心遮掩;是常伴于长辈陪话侍食的孝心淳澄;是父亡兄怠时懂事地为母分忧;是染病时都放不下的针线活;是对湘云哭诉史府日子苦、平儿愤言贾琏挨打事时的安抚倾听……

清人有诗评宝钗极恰,曰“不为檀郎留佩玉,只怜贫女失罗衣。”


在她的能力范围之内,力求消除地之坑陷,让善良人和弱者走的更平坦,这虽不足以“补天”,却是实实在在的“补地”之才。


宝钗自己也有诗句“鳌愁坤轴陷”是其正传,照应宝钗与“补地”的联系。


【宝玉道:“清梦转聊聊。何处梅花笛?”

宝钗道:“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陷——”】[钗全寓意。(脂砚斋)]


可见宝钗这个角色是为了表现书中主题之一的济世修能而存在的。

鳌:传说中的大龟。《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坤轴:地轴,这里泛指大地。古代传说以昆仑山为地轴。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着力描写宝钗的治家本领 。她协助探春理家,提出以"小惠"调动园中管事婆子们的积极性的建议,这样既可以节省开支,又不致于使诺大的贾府失了体面。对于这个一箭双雕的改革方案,作者是持肯定态度的。因此在回目中用"时"字来赞扬宝钗。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自己的封建贵族家庭由盛变衰的全过程,他看到了这个家族的不可救药的堕落和腐朽,他深恶痛绝这个社会的脓疮痹病。

对于这一点,在他的《红楼梦》中作了无情的鞭答和揭露,他希望能找到一种办法来补这个封建末世的"天"。这就是他所谓的"补天"思想。

而探春理家正是这一思想的反映。在曹雪芹的眼里,探春的理家方法是"敏",宝钗的改革建议是"时",这是在赞扬她们有见识、识时务。


同时,在襄阳一带,正月二十一这一天虽然是纪念汉水游女的日子链接指路:宝钗与汉水游女解佩故事 ,但是也涵盖了补天神话的意味,这一天被叫做“穿天节”。

庄绰的《鸡肋编》有寻找“穿天石”的习俗。

【襄阳正月二十一日,谓之“穿天节",云交甫解佩之日,郡中移会汉水之滨,倾城自万山。泛彩舟而下,妇女于滩中求小白石有孔可穿者,以色丝贯惎插于首,以为得子之祥。】

南朝萧统在《文选·江赋(郭璞)》的注释中,引《韩诗内传》(已佚)云:

"郑交甫遵彼汉皋台下,遇二女,与言曰愿请子之环。二女与交甫。交甫受而怀之,超然而去,十步循探之,即亡(无)矣。回顾二女,亦即亡矣。"

可见这里的"穿天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是彩线穿石,并且有郑交甫与汉水女神的爱情故事作为背景。


正月二十一,除了是“地穿节”,也是襄阳地区的“天穿节”,节日习俗是求有孔之石。


从宋人的记载来看,"彩线穿石"是穿天节共同的特点。

范仲淹《百花洲图诗》云:"彩丝穿石节。"自注云:"襄邓间旧俗,正月二十一日,士女游河,取小石通中者,用彩丝穿之,带以为祥。"

宋杜绾《云林石谱》云:"江水中多出穿心石,土人春时竞水中摸之,以卜子息。"

清代光绪年间的《襄阳府志》,仍然转述了宋人著作《云林石谱》中关于寻觅有孔石子的记载,说襄樊当地百姓,每年春天争相往汉水中摸有孔的石子,以占卜生子。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

"江南俗正月二十日为补天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穿'。"

宋人李靓《正月二十日俗号天穿日以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感而为诗》说:"娲皇没有几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只有人间闲妇女,一枚煎饼补天穿。"

上述记载都明确提到"天穿节"是正月二十日,节日的形成与女娲补天神话有关。

天穿节产生的时间很早,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系煎饼"条)引《拾遗记》佚文曰:"江东俗号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煎饼饵置屋上,谓之补天穿。"如果其说确出原书,则晋时已有此习俗。


从时间上来看,"穿天节"的出现比"天穿节"要晚。"天穿节"最迟从东晋起就已产生,而"穿天节"在古籍资料中明确出现则是宋代的事情。从地域上来看,宋人笔记中的"穿天节"主要流行于襄樊一带,流行的区域范围也比"天穿节要小。



作者赋予宝钗的生日即为"穿天节",其寓意指向与前述两个方面均有联系:


①女娲意象在宝钗身上的对应:

地穿节的生日赋予了宝钗女娲意象,故而宝钗的设定当与女娲这个形象进行呼应。女娲意象体现在宝钗身上,使她既是"姐姐",又是"爱人"。她必须锻炼顽石,使它成为可用的补天之才。所以在小说中,宝钗常常教导宝玉。这个情节有一种更深的根源,冥冥之中注定了的职责和使命。这种关系使得宝钗对宝玉的感情更加复杂、深刻、耐人寻味。


②"求石"习俗在宝钗故事中的衍生复写:

民间"穿天节"妇女的摸石求石,"彩线穿石",可与《红楼梦》中宝钗掌上托玉、金线络玉对看。虽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都与婚姻美满的寓意相关,其实是有内在的一致性的。


 参考文献:


唐明生,《穿天节属于襄阳考》,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赵云芳,《宝钗生日"穿天节"小考》

本文通过对民间"穿天节"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的考察,指出"穿天节"的民俗内涵主要表现为"补天"与"求石"。而作者赋予宝钗的生日即为"穿天节",其寓意指向与前述两个方面均有联系。本文从"女娲形象在宝钗身上的对应错位"与"求石习俗在宝钗故事中的衍生复写"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加以分析。

[关键词]: 穿天节;天穿节;女娲;地穿节;对

应错位;衍生复写


赵云芳,《民俗学视野的红楼梦》


为什么癞头和尚给宝钗冷香丸、金锁促成金玉良缘,却不给黛玉什么治病的方子就让她出家了呢? 

奇缘识金锁  巧合认通灵】



【“……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


【“……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1)


金是佛教七宝之首。可见和尚对宝钗的重视。

金狮子经有:


 [明缘起第一] 

谓金无自性,随工巧匠缘,遂有狮子相起。起但是缘,故名缘起。 

[辨色空第二] 

谓狮子相虚,唯是真金。狮子不有,金体不无,故故名色空。又复空无自相,约色以明。不碍幻有,名为色空。 


短短两段文字,讲了金的无,金的色空二义,而无,色空又都在宝钗身上汇聚。 


(2)


金玉其实是文化老梗,在元杂剧度脱剧中经常出现。

一是指富贵,

二是指儿女情长,

①所以鲁智深圆寂时有《偈》: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能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满空飞白玉,对应海上潮信来;大地作黄金,隐喻祗陀园典故。祗陀太子要求用黄金铺满园中地面。

说的是鲁智深听潮坐化,已成正果。


②而宝钗推荐给宝玉的《寄生草》恰与鲁智深有关: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③《警世通言》中的《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富贵五更春梦,功名一片浮云。

眼前骨肉亦非真。恩爱翻成仇恨。

莫把金枷套颈,休将玉锁缠身。

清心寡欲脱凡尘,快乐风光本分。


④洪昇《长生殿》:

神仙本是多情种,蓬山远,有情通。情根历劫无生死,看到底终相共。尘缘倥偬,忉利有天情更永。不比凡间梦,悲欢和哄,恩与爱,总成空。跳出痴迷洞,割断相思鞚;金枷脱,玉锁松。笑骑双飞凤,潇洒到天宫。


可见金玉与度脱开悟的联系。


(3)

通灵宝玉之仙寿恒昌,金锁之芳龄永继,也很有意思。要说吉祥话,何话不能说?

平安喜乐,健康团圆,富贵如意。偏偏一个求长生,一个求不老,且言语夸张,连皇帝的万岁万万岁对比都显得含蓄、实际。

再则金玉关乎姻缘,要篆刻此类物件,尽是合昏、鸳鸯等到处的好意象可用,怎么上面的篆文偏偏一股寻仙访道的味?

其实,换个角度想,“恒昌”和“永继”倒不一定说宝玉和宝钗,而是指通灵宝玉和金锁加诸其身的金石之质,这是一种多维度的象征,不在于肉身,而是精神不朽

金玉的本质是金石,所以金玉良缘的内涵,也根本不是什么世俗的美满、富贵的联袂刻意将之肤浅化,平庸化的老调子,而是一种代表人类亘古不变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朽如金石。

“仙寿恒昌和芳龄永继”,金虽无彩而犹存,玉虽不光却仍在,他们记录一切荣誉和痛苦,告诉世世代代的人他们的故事。这就是金玉相成的本质:看遍繁华,历经凄凉,返璞归真,以成不朽。


只不过世俗之人看重美玉的同时也看重金器,把金玉看俗了罢了。


或许,和尚此举正是希望以世俗人之眼,来撮合玉钗这段姻缘(让宝钗给予宝玉佛教启蒙)。

评论
热度 ( 26 )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冬日菡萏 | Powered by LOFTER